close

明年又要為鐵人三項全國運動會做準備了,測個5km還蠻適合檢視自己的能力的,在本週三測完後回顧了一下自己以前的測驗成績,2016年3月的時候,還能跑到16:40,現在退步一分鐘,除了訓練量沒這麼穩定外,體重增加也是個原因~以下是我對於我測驗和比賽的分析(2016/03 5km測驗、2016/11 美津濃接力第七棒、2018/12 5km 測驗)。

主要針對幾個 Oh My Garmin 呈現的數據作分析

螢幕快照 2018-12-29 上午11.06.36.png

三次測驗&比賽分析

2016:03 5km.jpg

2016/03 5km TT

 

2018:5km.jpg

2018/12 5km TT

2016:11 5km .jpg

2016/11 美津濃接力賽-第七棒

 

垂直震幅-三次數據其實垂直震幅差別不大大約落在8.5-9.5,這跟我跑步習慣比較有關係,我跑起來會特別挺胸,步態部分比較彈跳,雖然比較耗能,但我覺得這樣比較能夠讓我的力量傳導,這三次數據在這兩年內,也沒太大的改變,證明雖然沒有足夠的訓練量,但跑姿部分也沒受太多影響。

步幅、步頻、觸地時間-這三個數據雖然在圖表相差不大,但也明顯呈現,速度越快(步幅越大、步頻越高、觸地時間越短),速度越慢則反之,雖然整體平均來看沒有太大差別,但在可以看到每個測驗細項的照片中,跑到後段的浮動值越飄越高,尤其訓練量不足的時候,差異更大,所以要在後段要維持好穩定的速度,這三個數字的穩定性是一個很好的追尋方向。

平均心跳、月跑量-看圖書故事,跑越多心跳越低,這跟有氧能力有蠻大的關係,在測驗5km中,並不是完全有氧或是無氧,大約是80-85%有氧&15-20%進入最大攝氧區間,所以如果在跑步過程中,前段太早進入無氧狀態,後段的穩定性就會很差,導致秒數變慢。

心態部分
最近一次12/26的測驗,平均心跳191 最大心跳204這個感受來說,我覺得跑起來跟之前一樣的累感,在呼吸還有心跳上並沒有覺得特別超過原本身體能負荷的壓力,然後要怎麼能夠讓身體拉長在抵抗高壓狀況下的時間呢? 很簡單,第一、不要被錶上的心跳給限制住了,第二這種承受痛苦的感覺是可以訓練的,多測驗是個方式,另一個就是在承受痛苦的時候讓身體有一個固定的運動模式。我自己在面對痛苦的時候,就會將目光放在前方15m,呈現一個眼神死、步頻穩定、腦袋放空的狀況,我覺得在這個狀態下我能夠維持很久的時間,身體就像自動模式一樣一直跑著,這狀態也讓痛苦的時間過得特別快~~每個人處理痛苦的方式不同,可以想想吃甜食的感覺,想想熬夜的感覺,想想騎摩托車在一個筆直的道路上那種放空感~找到一個『放空模式』能讓這痛苦值降低,讓身體維持穩定的速度。

 

 

筆者: 楊志祥

2008年開始參與鐵人三項賽事

現為 Waypoint鐵人工廠 員工 Waypoint訓練團隊-組員

擅長鐵人三項訓練安排,賽事規劃,指導客群 從初鐵到226超級鐵人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楊志祥-鐵人暖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